【部编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优质说课稿】一、说教材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是一篇充满童趣与想象力的写景叙事散文。课文通过一个孩子在乘船途中观察到一只翠鸟搭船飞行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奇妙与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文章语言简洁、形象,富有画面感,适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翠鸟的描写,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时体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表达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则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特点,并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独立朗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但他们在语言表达、写作技巧方面仍需加强。此外,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学中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 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大意。
-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事物特点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增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翠鸟的描写,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表达的写作方法,并尝试模仿运用。
五、说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 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乘船旅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
-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感。
-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发展思维能力。
2. 学法
- 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 联想想象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感受文章的意境。
- 积累运用法:鼓励学生将学到的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升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你有没有坐过船?你看到过什么有趣的动物?”引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搭船的鸟》。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通过指名朗读,检查朗读情况,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精读品析(20分钟)
-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作者对翠鸟的描写,如“它飞得那么快,像一道闪电”等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 通过提问:“你觉得这只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描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 结合图片或视频展示翠鸟的外形和飞行姿态,增强直观感受。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趣动物,分享观察经历。
- 布置小练笔任务:“请你用几句话描写你见过的一种鸟”,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5.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强调观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写,做一个有心人。
七、说板书设计
```
搭船的鸟
——观察之美
观察对象:翠鸟
描写方法:比喻、拟人、细节描写
作者情感:喜爱、赞叹
学生启示:留心观察,用心表达
```
八、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和启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应更加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九、结语
《搭船的鸟》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更是一次亲近自然、观察生活的美好旅程。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孩子们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让语文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