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财政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向纵深发展,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系统性、制度化的措施,构建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绩效目标导向,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健全结果应用制度,全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在实施过程中,将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统筹规划,科学设计,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相互衔接、协调推进;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当前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三是坚持分类施策,针对不同部门、不同项目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绩效管理要求;四是坚持公开透明,增强预算绩效信息的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提升财政工作的公信力。
为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
一、健全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建立涵盖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与反馈、结果应用等各环节的制度规范。
二、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全面推行绩效目标申报制度,确保所有项目和资金安排都有明确的绩效目标,并纳入预算审核和批复流程,实现绩效目标与预算安排的有效衔接。
三、加强绩效运行监控。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预算绩效动态监控平台,对项目执行情况、资金使用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确保资金使用符合预期目标。
四、深化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采取自评与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绩效评估,形成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结果。
五、强化绩效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和绩效问责的重要依据,推动绩效结果与财政资源配置、干部考核、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切实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六、加强绩效管理能力建设。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提升各级财政人员和单位负责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培育专业化的绩效管理队伍,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从“重分配”向“重绩效”转变,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更加高效、规范、透明,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