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长短,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长短概念的理解。
3.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不同长度的彩带若干(如红色、蓝色、黄色等)。
2. 小兔子和小熊的图片各一张。
3. 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铅笔、尺子、绳子等。
4. 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教师播放音乐《找朋友》,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活跃课堂气氛。
2. 教师出示小兔子和小熊的图片,请小朋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关注小兔子个子矮小,而小熊个子高大这一特点。
二、基本部分
1. 引入话题——长和短
- 教师拿出一条红色的彩带和一条蓝色的彩带,问:“这两条彩带一样长吗?”
- 幼儿回答后,教师请他们仔细观察并用手比划出哪条彩带更长,哪条彩带更短。
-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辨‘长’和‘短’。”
2. 动手操作——比较长短
- 分发给每位幼儿一根红色彩带和一根蓝色彩带。
- 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将两条彩带放在一起比较,看看哪条更长,哪条更短。
-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 游戏互动——找朋友
- 教师拿出更多的彩带,随机分发给幼儿。
- 游戏规则:当听到音乐响起时,幼儿要找到与自己手中彩带颜色相同但长度不同的“好朋友”。
- 音乐停止后,教师检查每组小朋友是否成功找到了合适的伙伴,并给予表扬。
4. 生活中的长和短
-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物品(如铅笔、尺子、绳子),让幼儿逐一观察这些物品,并说出它们是“长”还是“短”。
- 引导幼儿联系日常生活,比如鞋子有长有短,桌子腿也有长有短等等。
三、结束部分
1. 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再次强调长和短的概念。
2. 请幼儿回家后找找家里有哪些东西是长的,哪些东西是短的,并告诉爸爸妈妈。
延伸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各种长度的小木棍或吸管,供幼儿自由拼搭形状,进一步巩固对长短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分辨长和短的方法,还学会了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点,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