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中学历史陈述式知识名词解释

2025-10-25 05:11:13

问题描述:

中学历史陈述式知识名词解释,有没有人在啊?求不沉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5 05:11:13

中学历史陈述式知识名词解释】在中学历史学习中,学生常常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名词。这些名词不仅是历史事件的载体,也是理解历史发展脉络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这些内容,“陈述式知识名词解释”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历史名词进行定义、背景、影响等方面的说明,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点。

以下是对部分常见“中学历史陈述式知识名词”的总结与归纳:

一、名词解释汇总(表格形式)

序号 名词名称 定义/解释 背景/来源 影响/意义
1 甲骨文 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中国已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 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 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是中国文字发展的源头之一。
2 郡县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将地方分为郡和县,由中央直接管辖。 战国末期至秦朝 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行政制度的基础。
3 丝绸之路 古代连接中国与中亚、欧洲的贸易通道,以丝绸为主要商品,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 促进了经济、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交流,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4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发动的政变,最终夺取皇位,史称唐太宗。 唐初(626年) 结束了唐朝初期的政治动荡,开启“贞观之治”。
5 行省制 元朝设立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元朝时期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行政制度的发展。
6 闭关政策 清朝实行的限制对外贸易和外交往来的政策,旨在防范外来势力侵扰。 清朝中后期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但也阻碍了中外交流与发展。
7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以“自强”“求富”的改革运动。 清朝中期 推动了近代工业、军事、教育的发展,但未触及根本制度变革。
8 戊戌变法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的维新运动,试图通过改革挽救清王朝。 清末(1898年) 虽失败,但传播了维新思想,为中国近代化提供思想基础。
9 辛亥革命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清末(1911年)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进程。
10 新文化运动 1915年起,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思想启蒙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 民国初期 推动了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

二、总结

“中学历史陈述式知识名词解释”是一种系统化、条理清晰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历史概念。通过表格形式展示,不仅提高了信息的可读性,也便于对比和记忆。建议学生在复习时结合教材和教师讲解,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同时,避免单纯依赖机械记忆,应注重理解每个历史名词背后的时代背景、社会影响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只有真正理解,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提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以上就是【中学历史陈述式知识名词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