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虎口成语】“入虎口”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陷入危险或不利的境地,尤其是被敌人或恶势力所控制的情况。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具有较强的警示意义和形象化的表达。
一、成语释义
成语名称:入虎口
拼音:rù hǔ kǒu
意思:比喻进入危险的地方,或者落入敌人的陷阱之中。
出处:最早见于《战国策·赵策》:“虎口之危,其祸可解。”后世多用于形容人处于危险之中。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时期 | 来源/出处 | 内容简述 |
先秦 | 《战国策·赵策》 | 讲述赵国在面对强敌时的困境,提到“虎口之危”。 |
汉代 | 《史记·项羽本纪》 | 描述项羽被困垓下,如同“入虎口”,形容处境危险。 |
宋代 | 《资治通鉴》 | 多次使用“入虎口”来形容将士陷入敌军包围。 |
现代 | 白话文学与日常用语 | 成语广泛用于现代汉语中,形容人陷入困境或被控制。 |
三、成语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例句 | 说明 |
描述危险 | 他不听劝告,结果真的“入虎口”,被坏人骗走了所有钱。 | 表示因轻信他人而陷入骗局。 |
形容被动 | 她被卷入政治斗争,成了“入虎口”的牺牲品。 | 强调被动陷入复杂局面。 |
比喻困境 | 这个公司濒临破产,员工们仿佛“入虎口”,不知如何是好。 | 用于形容企业或组织的危机状态。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落阱、陷囹圄、身陷囹圄、自投罗网 |
反义词 | 脱险、逃出生天、化险为夷、脱离险境 |
五、总结
“入虎口”这一成语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不仅在古代文献中有大量记载,在现代生活中也被广泛使用。它提醒人们要警惕危险,避免轻信他人,同时也反映出古人对生存环境的深刻思考。通过了解其来源、用法及近反义词,可以更全面地掌握这一成语的含义与应用方式。
以上就是【入虎口成语】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