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原文】“子不学,断机杼”是出自《后汉书·列女传》中关于乐羊子妻的典故。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妻子以自己的行为教育丈夫要专心求学、不负光阴,体现了古代对教育和品德的重视。
一、故事总结
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乐羊子外出求学,一年后因思念家乡而中途返回。他的妻子得知后,没有责备他,而是用“断机杼”的方式来劝诫他:织布时如果中途停止,前功尽弃;学习也是如此,不能半途而废。
她用行动告诉丈夫,学习如同织布,必须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乐羊子深受感动,于是重新踏上求学之路,最终学有所成。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故事出处 | 《后汉书·列女传》 |
主人公 | 乐羊子及其妻子 |
故事背景 | 东汉时期,乐羊子外出求学 |
故事内容 | 乐羊子中途返乡,妻子以“断机杼”劝其坚持求学 |
核心寓意 | 学习贵在坚持,不可半途而废 |
教育意义 | 强调毅力与恒心的重要性,鼓励专心致志 |
文化影响 | 成为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之一 |
三、延伸思考
“子不学,断机杼”不仅是对个人学习态度的提醒,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在那个时代,读书被视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激励成为推动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
这一故事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应保持坚定的意志,不轻言放弃。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人生道路上,持之以恒的精神都是通向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