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丽江古城的美丽与历史,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人文情怀。本文将围绕这一篇课文,设计一套适合八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案,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文章结构,把握“一滴水”作为叙述主体的独特视角。
- 掌握文中描写丽江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语言特点。
- 学习通过拟人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意境。
-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尊重文化、珍惜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一滴水”的视角,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品味语言的优美与生动。
-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一滴水”的旅程所传达的深层思想与情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丽江古城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丽江的美景与氛围。提问:“如果让你变成一滴水,你会想去哪里?为什么?”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蜿蜒”、“苍翠”、“飞檐”等。
3. 提问:文章是以什么角度来讲述丽江的?你有什么发现?
(三)精读赏析(20分钟)
1. 分段阅读,引导学生找出“一滴水”的旅程路线,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 品读关键语句,如:“我是一滴水,来自雪山,流经玉龙雪山,穿过丽江古城……”
- 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化手法带来的生动感。
- 讨论:“一滴水”眼中看到的丽江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变化?
3. 小组合作探究:
- “一滴水”在旅程中遇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象征意义?
- 文章结尾写道:“我终于来到丽江,融入了这片土地。”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希望去哪些地方?
- 你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丽江古城》相关资料或纪录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一滴水”的独特视角与拟人手法的运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个人是否也可以像“一滴水”一样,为世界带来美好?
四、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以“我是一滴水”为题,描述自己想象中的旅程。
2. 选择文中一段优美的描写,进行仿写练习。
五、板书设计
```
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视角独特,语言优美
一滴水 → 山川 → 古城 → 河流
拟人手法,情感丰富
热爱自然,珍惜生活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角度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理解课文内容,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语言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个性表达,使课堂更加生动、有效。
结语:
《一滴水经过丽江》不仅是一篇描写风景的文章,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通过这节课,希望学生们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与力量,学会用一颗温柔的心去观察世界、感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