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此其言也,自相矛盾,不可谓之智也。
【译文】
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刺穿它。”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刺穿。”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却无法回答。
没有不能被刺穿的盾,也没有不能刺穿一切的矛,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存在。这个人所说的话,前后矛盾,不能算是聪明的做法。
【评析】
此文出自《韩非子·难一》,通过一个寓言故事揭示了逻辑上的矛盾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若言辞前后不一致,便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语言表达中,也常出现在思想、行为乃至政策制定之中。因此,说话做事需谨慎,避免前后抵触,方能令人信服,行事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