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兔之死原文及翻译】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其中《赤兔之死》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匹名马“赤兔”的悲壮结局,不仅展现了古代对忠诚与生命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原文:
赤兔者,吕布之骏马也。其毛如火,目似炬,驰骋如风,百步穿杨,天下无双。吕布虽勇,然性多疑,常因猜忌而失良将。后为曹操所擒,赤兔亦随之入曹营。
操欲得赤兔,以赏功臣。然赤兔不屈,终日不食,惟望故主。操怜其忠,不忍加害,遂赐其一死,令其自尽于野。
赤兔闻讯,昂首长嘶,声震山河。其泪如雨,染红尘土。终日不食,至夜,自投深涧,身死而志不灭。
世人皆叹其忠,后人称之为“赤兔之死”。
翻译:
赤兔是一匹非常著名的战马,是吕布所骑的坐骑。它的毛色如火焰般鲜艳,眼睛像火炬一样明亮,奔跑时快如疾风,百步之外能射中目标,堪称天下无双。虽然吕布英勇无比,但性格多疑,常常因为猜忌而失去重要的将领。后来他被曹操俘虏,赤兔也随之进入曹营。
曹操想要得到赤兔,作为奖赏给有功之臣。然而赤兔并不屈服,整日不吃东西,只盼望着回到旧主身边。曹操怜惜它的忠诚,不忍心伤害它,于是决定让它自尽,让它在野外结束生命。
赤兔得知消息后,高昂着头发出长长的嘶鸣,声音震动山河。它的眼泪如雨般落下,染红了土地。整整一天都不吃东西,到了夜晚,它自己跳入深谷,身体虽亡,但意志永不磨灭。
世人都感叹它的忠诚,后人称这段故事为“赤兔之死”。
作者观点:
《赤兔之死》虽篇幅短小,却蕴含深意。它不仅仅讲述了一匹马的命运,更通过赤兔的忠诚与牺牲,表达了对情感、信仰和尊严的尊重。在古代,马不仅是战争工具,更是主人的伙伴与象征。赤兔的选择,体现了它对主人的忠贞不渝,也映射出古人对于“义”与“忠”的高度重视。
在现代社会,我们或许不再依赖战马,但赤兔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坚守本心,不失信念,才是真正的英雄气概。
结语:
“赤兔之死”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