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岳阳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及翻译】一、原文:
余尝游于洞庭之滨,登岳阳楼,览其山川之胜,感怀古今之变。岳阳楼者,古之名胜也,自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来,声名远播,遂为天下士人所仰慕。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天高气爽,风清日朗。余与友数人,乘舟而至,登楼远眺,心旷神怡。江水浩荡,波澜不惊;山色苍翠,云霞明灭。四望无际,气象万千,令人不觉忘我。
或曰:“此地虽美,然昔人有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观此景,岂非古人之志乎?”吾应之曰:“诚然!岳阳楼之所以不朽,不在其形胜,而在其精神。”
夫岳阳楼者,非徒以江山之丽著称,亦以其人文之深厚而流传千古。范公之文,情辞并茂,感人至深,使后人读之,未尝不为之动容。
嗟夫!人生在世,当如范公,胸怀天下,心系黎民。纵使身处逆境,亦不失其志;纵使身居高位,亦不忘其本。如此之人,方可谓之“君子”。
余今日登楼,虽无大志,然亦愿效古人,以心为舟,以志为帆,乘风破浪,不负此生。
二、译文:
我曾经游览过洞庭湖边,登上岳阳楼,观赏这里的山川美景,感慨古今的变化。岳阳楼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自从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以后,名声远扬,成为天下文人墨客所敬仰的地方。
那时正值九月,秋季的时节。天空高远,空气清爽,风和日丽。我和几位朋友乘船来到这里,登上高楼远望,心情格外舒畅。江水广阔,波平浪静;山色青翠,云霞变幻。四周景色辽阔,景象万千,让人不禁忘却了自我。
有人说道:“这个地方虽然美丽,但古人曾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现在看到这样的景色,难道不是古人的心志吗?”我回答说:“确实如此!岳阳楼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在于它的自然风光,而在于它所承载的精神。”
岳阳楼不仅因为山水之美而闻名,更因为它深厚的人文底蕴而被后人传颂。范仲淹的文章情感真挚,文采斐然,打动人心,让后人读了无不感动。
唉!人生在世,应当像范仲淹那样,心怀天下,关心百姓。即使身处困境,也不失去志向;即使身居高位,也不忘记初心。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君子”。
今天我登上这座楼,虽然没有远大的抱负,但也愿意效仿古人,以心灵为船,以志向为帆,乘风破浪,不辜负这一生。
三、赏析:
《游岳阳楼记》是一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人物范仲淹的敬仰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生理想的深刻思考。作者通过对岳阳楼的游览,引出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推崇,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文中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更表达了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切关注。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使得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总的来说,《游岳阳楼记》是一篇融合了写景、抒情与议论的佳作,值得后人反复品味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