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含答案)】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实验探究题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题型。尤其在九年级化学上册的期末考试中,这类题目往往占据一定分值,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好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中常见的实验探究题,并附有详细的解答过程与思路分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一、实验探究题示例1:物质燃烧的条件
题目: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关于“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1. 将一小块木炭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加热;
2. 将另一小块木炭放在空气中静置;
3. 再取一块木炭放入水中浸泡后,再放在空气中。
观察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部分木炭会燃烧?为什么?
(2)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解析:
(1)只有第一步中的木炭会被点燃并燃烧。因为木炭本身是可燃物,且在加热条件下达到了着火点,同时周围有氧气支持燃烧。
(2)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二、实验探究题示例2: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题目:
某实验小组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解释原因。
解析:
(1)化学方程式为:
$$ \text{CaCO}_3 + 2\text{HCl} \rightarrow \text{CaCl}_2 + \text{H}_2\text{O} + \text{CO}_2\uparrow $$
(2)可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溶液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为二氧化碳。
(3)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会变浑浊。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 \text{CO}_2 + \text{Ca(OH)}_2 \rightarrow \text{CaCO}_3\downarrow + \text{H}_2\text{O} $$
三、实验探究题示例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题目: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实验方案如下:
1. 将铁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中;
2. 将铜片放入硫酸铝溶液中;
3. 观察是否有反应发生。
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并解释原因。
解析:
(1)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置换出铜,说明铁比铜活泼;
(2)铁片放入硫酸铝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铁不如铝活泼;
(3)铜片放入硫酸铝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说明铜也不如铝活泼。
因此,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为:铝 > 铁 > 铜。
四、实验探究题示例4:溶液的酸碱性测定
题目:
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几种常见溶液的pH值,结果如下表所示:
| 溶液名称 | pH值 |
|----------|------|
| 盐酸 | 1|
| 石灰水 | 12 |
| 蒸馏水 | 7|
| 食醋 | 3|
(1)根据上述数据,判断哪些溶液呈酸性?哪些呈碱性?
(2)如果将食醋和石灰水混合,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解析:
(1)呈酸性的溶液有:盐酸、食醋(pH < 7);
呈碱性的溶液有:石灰水(pH > 7);
中性的是:蒸馏水(pH = 7)。
(2)将食醋(酸)与石灰水(碱)混合,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此时溶液的pH值会逐渐接近7,可能产生气泡(若有二氧化碳生成),但因两者均为弱酸碱,反应较温和。
五、总结与建议
实验探究题不仅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更注重其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做到:
- 理解实验原理: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和背后的化学理论;
- 熟悉实验操作:了解实验步骤、仪器使用及注意事项;
- 掌握实验现象描述:学会准确、清晰地表达实验结果;
- 多做练习题:通过反复训练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通过系统的复习和针对性练习,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注:以上内容为原创整理,适用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