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楼_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东楼》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虽不如《春望》《登高》等作品广为人知,但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杜甫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境与思考。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析,并提供通俗易懂的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原文:
东楼
万里桥西一草堂,
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净,
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
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
自笑平生未解狂。
翻译:
在万里桥西边有一座简陋的草屋,
百花潭的水清澈如沧浪之水。
微风轻拂,翠竹显得格外清秀;
细雨滋润,红莲散发出淡淡清香。
曾经的朋友已许久没有来信,
年幼的孩子面带饥饿的神情。
想要填饱肚腹,只能随性而为,
自嘲一生从未真正放纵过。
赏析:
这首诗写于杜甫晚年漂泊时期,诗中描绘了他居住在成都草堂的生活场景,既有自然景色的描写,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内心的苦闷。
首联“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描绘了诗人所居之地的环境,语言简洁却富有画面感。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描述,也象征着诗人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心境。
颔联“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之美。风中的竹林清新雅致,雨后的荷花香气四溢,这些细节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细腻的观察力。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由景入情,表现了诗人生活上的困顿。“厚禄故人书断绝”说明旧友疏远,音讯全无;“恒饥稚子色凄凉”则直接道出了家庭的艰难处境。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但自身却常常食不果腹,这种反差令人动容。
尾联“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平生未解狂”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感叹自己为了生存不得不放纵自我,但同时也自嘲一生未曾真正放肆过,这既是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总结:
《东楼》虽篇幅不长,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思。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情诗,反映了杜甫在困境中依然保持豁达心态的精神风貌。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位“诗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乱世中坚守理想、关怀民生的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