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教案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梅岭三章》的创作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 掌握诗中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 提高学生对革命诗歌的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 结合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结合文本与时代进行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革命者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革命精神。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掌握其艺术表现手法。
-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面对生死时的坚定信念与豪迈气概。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诗歌朗诵音频。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陈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陈毅将军的简短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 提问:“你对陈毅将军有哪些了解?他为什么写《梅岭三章》?”
-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历史背景与情感基调。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节奏与情感表达。
-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找到哪些关键词句?”
3. 深入分析(20分钟)
- 分段讲解每首诗的内容与情感。
- 第一首:表现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
- 第二首:表达对战友的思念与革命必胜的信心。
- 第三首:展现诗人不惧牺牲、誓死革命的精神。
-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 结合历史背景,探讨诗歌的时代意义。
4. 小组讨论(10分钟)
- 分组讨论:“如果你是陈毅,面对生死,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拓展延伸(10分钟)
- 展示其他革命题材的诗歌,如《囚歌》《我的自白书》等,比较阅读。
- 鼓励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传承革命精神。
6. 总结提升(5分钟)
- 教师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思想价值与现实意义。
- 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革命精神”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一、背景介绍
- 陈毅生平
- 创作背景
二、内容分析
- 三首诗的主旨
- 修辞手法
三、情感体验
- 坚定信念
- 革命豪情
四、拓展思考
- 革命精神的现代意义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梅岭三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实际应用能力,使语文课堂更具感染力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