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杜甫原文、注释】《春望》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反映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全诗以春天为背景,却写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家人的思念,情感沉郁悲凉,语言凝练含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一、原文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注释
- 国破山河在:国家破碎,但山河依旧存在。这里的“国”指的是唐朝,此时正处于安史之乱中,国都长安已被叛军攻陷。
- 城春草木深:春天的城中,草木茂盛,显得荒凉而空旷。此句描写战乱后城市的萧条景象。
- 感时花溅泪:看到花开,也感到悲伤,泪水像花一样落下。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忧伤。
- 恨别鸟惊心:听到鸟鸣声,也觉得心惊胆战。诗人因离别而愁绪满怀,连鸟叫声也令他心烦意乱。
- 烽火连三月:战火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形容战乱时间久远,局势动荡。
- 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说明战乱导致通信困难,家人音讯全无,使人更加思念。
- 白头搔更短:因为忧愁,头发越抓越少,显得更加苍老。
- 浑欲不胜簪:头发稀疏得连簪子都难以插稳。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身心俱疲的状态。
三、赏析
《春望》虽然只有八句,但内容丰富,情感深沉。诗人通过描绘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此外,诗中的“家书抵万金”一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生动地刻画了战争年代人们对亲情的渴望与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甫“诗史”风格的特点,也展现了其高度的艺术造诣。
四、结语
《春望》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倾诉,更是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也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