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mdash及及mdash及三峡之秋)

2025-07-06 22:46:03

问题描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mdash及及mdash及三峡之秋),有没有人理我啊?急死个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6 22:46:03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mdash及及mdash及三峡之秋)】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描写三峡秋天景色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 学会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三峡的美丽与壮阔。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欣赏美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描写的顺序及写景方法。

- 感受三峡秋天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学会运用描写手法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峡风光图片、课文朗读音频。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三峡的视频或展示三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提问:“你见过这样的风景吗?你觉得三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三峡秋天的文章——《三峡之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注意读音和停顿。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带领学生认读并理解词语意思。

3. 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景色?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 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三峡不同时间段的句子。

- 早晨:江面雾气缭绕,山峰若隐若现。

- 上午:阳光洒落,江水波光粼粼,两岸山峦清晰可见。

- 中午:江水奔腾,峡谷回声阵阵。

- 下午:夕阳西下,山色渐暗,江面泛起金光。

- 傍晚:夜幕降临,灯火点点,宁静而神秘。

2. 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象的,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学生分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个时间段的描写?为什么?

(四)品味语言,积累运用(10分钟)

1. 教师选取文中优美语句,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中的节奏和美感。

2. 鼓励学生模仿文中的描写方式,尝试用“早晨、中午、傍晚”三个时间段描述自己家乡的某个季节。

3. 学生交流分享,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三峡秋天的特点。

2. 提问:“你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3. 总结:作者通过对三峡秋天不同时间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也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______之秋》,要求写出你所看到的秋天景象。

2. 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背诵。

3. 收集有关三峡的图片或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

```

三峡之秋

早晨 —— 雾气弥漫,山峰隐约

上午 —— 阳光洒落,江水明亮

中午 —— 江水奔腾,峡谷回响

下午 —— 夕阳西下,金光闪烁

傍晚 —— 夜色降临,灯火点点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表达方法:比喻、拟人、细节描写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文本,感受三峡之美。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达。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