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供求关系、价值规律、市场供需变化、政策调控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价格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情境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逻辑思维与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经济观,增强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与认同,培养理性消费和科学决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掌握价值决定价格的基本原理,了解其他如政策、季节、消费者心理等因素对价格的影响。
- 教学难点
如何将抽象的经济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准确判断价格变动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案例材料(如猪肉价格上涨、节假日商品促销、房地产调控政策等)、课堂讨论题目。
-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思考生活中遇到的价格变化现象。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款手机在不同时间点价格会有所不同?为什么节假日时某些商品会涨价,而平时却便宜?”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影响价格的因素”。
2. 新课讲授(20分钟)
(1)价值决定价格
讲解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举例说明商品的生产成本、技术含量、劳动强度等如何影响其价值。
(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通过图表展示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的现象。结合实例,如“双十一”期间商品价格波动、农产品市场周期性波动等进行分析。
(3)其他影响因素
- 政策调控:政府通过税收、补贴、限购等手段调节市场价格。例如,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的影响。
- 季节因素:如冬季羽绒服热销,夏季空调需求增加。
- 消费者心理:品牌效应、稀缺性、广告宣传等对价格的间接影响。
- 国际市场因素:进口商品价格受汇率、国际油价等因素影响。
3. 案例分析(15分钟)
分组讨论以下案例:
- 案例一:近年来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原因是什么?
- 案例二:某品牌手机在发布初期价格高,但一段时间后降价,为什么?
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
4.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的核心观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合理应对价格变化。
5. 布置作业(2分钟)
- 写一篇短文,分析你身边某个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
- 预习下一节“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和互动式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力。但在讲解理论知识时,部分学生仍感到抽象,今后可进一步结合更多现实数据与视频资料,提高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板书设计
```
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价值决定价格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商品的生产成本
二、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 供不应求 → 价格上涨
- 供过于求 → 价格下跌
三、其他因素
- 政策调控
- 季节因素
- 消费者心理
- 国际市场
```
七、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