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I(can及see及with及my及eyes.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句型 “I can see...” 以及相关感官动词(如:see, hear, smell, taste, feel)。
- 掌握本课重点词汇,如:eye, ear, nose, mouth, hand 等。
2. 语言技能目标:
- 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进行简单的交流,描述自己能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感知事物。
-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
- 激发学生对感官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 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发言,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 句型 “I can see...” 的使用及拓展。
- 感官动词与身体部位的搭配。
- 难点:
- 正确区分 “can” 和 “can’t” 在句子中的使用。
- 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图片卡片、实物道具(如眼镜、耳机、香水瓶等)、录音设备。
-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5分钟)
- 教师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跟着节奏拍手或做动作。
- 教师提问:“What can you hear?” 引导学生回答 “I can hear music.”
- 教师展示一张眼睛的图片,问:“What do you use to see?” 学生回答 “Eye.”
Step 2: Review (8分钟)
- 复习上节课回顾 “I can see with my eyes.” 并让学生用不同身体部位造句。
- 教师出示单词卡,学生快速说出单词并模仿发音。
- 教师引导学生用 “I can...” 句型进行简单对话,如:
- A: I can hear.
- B: What can you hear?
- A: I can hear the birds.
Step 3: New Content Introduction (10分钟)
- 教师引入新句型:“I can see with my eyes.” 并解释其含义。
- 展示不同颜色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用 “I can see...” 描述。
- 教师示范句子结构,并请学生模仿跟读。
- 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如:书本、苹果、铅笔),让学生边看边说:“I can see a book.”
Step 4: Practice Activities (15分钟)
- 活动一:感官游戏
教师准备一个“感官盒子”,里面放有不同材质的物品(如:毛绒玩具、砂纸、塑料球)。
学生轮流伸手摸出物品,并用 “I can feel...” 或 “I can see...” 描述。
- 活动二:小组对话练习
分组完成对话任务,每组选择一个身体部位,用 “I can...” 句型进行介绍,并向全班展示。
- 活动三:听音辨物
教师播放不同的声音(如:鸟叫、水声、钟声),学生根据声音猜测是什么,并用 “I can hear...” 回答。
Step 5: Consolidation & Summary (7分钟)
-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用问答方式巩固句型。
- 学生分享今天学到的新句子,并尝试用 “I can...” 造句。
-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如何用不同的身体部位来感知世界,还学会了用 “I can...” 来表达自己的能力。
Step 6: Homework (5分钟)
- 完成课堂练习单上的填空题,巩固 “I can...” 句型。
- 观察家中的一种物品,写下一句 “I can see...” 的句子。
- 预习下一课内容,了解新的感官动词。
五、板书设计:
```
I can see with my eyes.
I can hear with my ears.
I can smell with my nose.
I can taste with my mouth.
I can feel with my hands.
```
六、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 本节课通过多种互动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 在句型运用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混淆 “can” 和 “can’t” 的情况,需在后续课程中加强训练。
- 感官类活动效果较好,建议今后多设计类似情境教学。
---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适用于小学英语课堂,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