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教案】一、活动主题:我们的校园植物园
二、活动时间:2025年4月
三、活动对象:三年级学生
四、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校园内常见的植物种类及其生长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五、活动准备:
- 教师提前考察校园内的植物区域,确定适合观察的植物种类。
- 准备观察记录表、放大镜、铅笔、画纸等工具。
- 分组安排:每组4—5人,由一名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
六、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10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在校园里走来走去,有没有注意过周围的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植物名称和用途。
2. 实地观察(20分钟)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前往校园植物园进行实地观察。每个小组根据任务卡上的要求,完成以下
- 记录所看到的植物名称。
- 观察植物的叶子形状、颜色、大小。
- 用图画或文字描述植物的特点。
- 尝试辨认是否有开花或结果的植物。
3. 小组交流(15分钟)
回到教室后,各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介绍自己发现的植物,并说说它们的特征和作用。教师适时补充讲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 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植物生长的短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环境。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要保护这些植物,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七、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认识了更多的植物,还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校园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感。
八、课后延伸:
建议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找更多植物资料,制作一份“我的植物小档案”,下节课带来与同学分享。
九、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实践为主,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部分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但也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今后可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