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音乐《打花巴掌》教案设计1】一、教学
歌曲《打花巴掌》
二、教学年级:
小学二年级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会演唱歌曲《打花巴掌》,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 了解儿歌的结构特点,初步感受民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听唱、模仿、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体验音乐的乐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民间童谣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歌曲的学唱及节奏感的培养。
- 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变化,尤其是“打花巴掌”部分的拍手节奏。
五、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钢琴或电子琴、节奏卡片、图片素材等。
- 学生:课本、笔、纸、小乐器(如沙锤、铃鼓)等。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儿歌,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氛围。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类似‘打花巴掌’这样的游戏?”
通过互动交流,引出课题《打花巴掌》。
2. 新授歌曲(15分钟)
- 听赏歌曲: 教师播放《打花巴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 朗读歌词: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 学唱歌曲: 分段教唱,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 节奏练习: 结合“打花巴掌”的动作,进行拍手节奏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特点。
3. 游戏互动(10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打花巴掌”游戏,边唱边拍手,增强节奏感和参与感。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加入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提升课堂趣味性。
4. 小结与拓展(5分钟)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表扬学生的积极参与。
- 鼓励学生回家与家人一起唱这首歌,分享音乐的快乐。
- 简要介绍其他类似的儿童歌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七、板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演唱
2. 感受节奏
3. 培养兴趣
二、教学重点:
歌曲学唱与节奏训练
三、教学方式:
听唱、游戏、合作
四、教学延伸:
与家人分享,拓展音乐兴趣
```
八、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以《打花巴掌》为载体,结合节奏游戏和互动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歌曲的基本内容。通过拍手游戏,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今后可进一步融入更多民族音乐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音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