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苏轼《凌虚台记》阅读答案附译文

2025-07-05 06:39:16

问题描述:

苏轼《凌虚台记》阅读答案附译文,快急疯了,求给个思路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5 06:39:16

苏轼《凌虚台记》阅读答案附译文】《凌虚台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借修建凌虚台之事,抒发了他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本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寓意深远,是学习古文的重要篇目之一。

一、原文节选:

> 建筑之始,未有其名也。凡人之居,不曰“居”,而曰“宅”;不曰“宅”,而曰“庐”。至于山林之间,或有亭、台、楼阁,亦不过取其地势之高,以避风雨,而无甚大义。然此台者,虽非显赫之地,而其高可望远,风清气爽,登之则心旷神怡,故名曰“凌虚”。

二、翻译:

建筑这座台子的时候,并没有给它起名字。一般人的住所,不说“住”,而说“宅”;不说“宅”,而说“庐”。至于山林之中,有时会有亭子、台阁、楼阁,也不过是为了选择地势高处,躲避风雨,没有特别的意义。然而这座台子,虽然不是显赫的地方,但它的高度可以眺望远方,风清气爽,登上它便感到心旷神怡,因此叫它“凌虚”。

三、阅读理解题与答案:

1. 文中提到“凡人之居,不曰‘居’,而曰‘宅’;不曰‘宅’,而曰‘庐’”,这说明了什么?

答:这句话说明古人对居住场所的称呼十分讲究,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和礼仪观念。

2. “凌虚”二字有何含义?作者为何选用这个名字?

答:“凌虚”意为高高在上,超脱尘世。作者用这个名字,既表达了台子的高耸,也寄托了自己追求精神自由、超然物外的情怀。

3. 从文中可以看出苏轼怎样的思想倾向?

答:苏轼在这篇文章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体现了他崇尚自然、追求心灵宁静的思想倾向。

4. 文章开头提到“建筑之始,未有其名也”,这是否意味着苏轼认为“名”并不重要?

答:是的。苏轼在这里强调的是“实”而非“名”,表明他认为事物的本质比名称更重要,反映了他一贯的务实与理性思想。

四、赏析:

《凌虚台记》虽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富有哲理。苏轼通过对一座普通台子的描写,引申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有叙事,又有议论,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五、结语:

《凌虚台记》不仅是苏轼文学成就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之作。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语言魅力,更能体会到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深刻理解。希望本文的解读与答案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经典作品。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