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及360...)】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如“裁缝”、“急性子”、“慢性子”等,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 了解故事的结构,初步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 在阅读中学会分析人物行为,理解文章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不同性格人物之间的互动,体会幽默与智慧在生活中的作用。
- 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良好品质,学会换位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性格差异带来的趣味性。
- 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做事要讲究方法,不能只凭急躁或懒散”。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角色头饰、图片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准备课本、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提问:“你们知道‘慢性子’和‘急性子’是什么意思吗?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并圈出不认识的字词。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准确、语句通顺。
3.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带领学生认读并讲解重点词语。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裁缝和顾客动作、语言的句子。
2. 提问引导:
- 裁缝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工作的?
- 顾客又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这么着急?
- 他们的对话中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3.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四)角色扮演,加深体验(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分别扮演“裁缝”和“顾客”,再现课文中的对话场景。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加入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增强课堂趣味性。
(五)总结提升,拓展延伸(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 提问:“你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 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如何处理。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身边的“慢性子”或“急性子”》,描述一个你熟悉的人。
五、板书设计:
```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性格对比带来趣味与思考
裁缝:慢条斯理,按部就班
顾客:急躁冒进,催促不停
启示:做事要有方法,不能只凭冲动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今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心理变化,深化对文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