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第五课课方寸之间第二课时教学讲义】一、课程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八年级美术
- 课题名称:方寸之间(第二课时)
- 授课年级:八年级
-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方寸之间”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掌握在有限空间中进行创意表达的方法,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幅具有表现力的微型画作。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方寸之间”的艺术概念,学会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局与构图。
- 难点:如何在小尺寸画面上体现丰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方寸之间”相关艺术作品图片)
- 艺术家案例分析材料
- 示范画稿若干
- 学生作业纸(A5或更小尺寸)
- 学生准备:
- 彩色笔、水彩颜料、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 个人创作灵感记录本(用于课前收集素材)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方寸之间’?”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邮票、书签、微雕等)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
- 解释“方寸之间”的含义:指在极小的空间内展现丰富的内容与美感。
- 展示经典艺术作品(如宋代院体画、日本浮世绘中的小幅画作),分析其构图、色彩与细节处理。
- 引导学生理解“以小见大”的艺术理念。
3. 案例分析(10分钟)
选取几幅典型的“方寸之间”作品进行赏析,包括:
- 中国古画中的小幅山水
- 日本浮世绘中的版画小品
- 当代艺术家的微型创作
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在有限空间中如何突出主题、营造氛围。
4. 创作指导(15分钟)
- 教师示范:在A5纸上绘制一幅简短的风景或人物画,边画边讲解构图要点。
-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主题(如自然风光、人物剪影、抽象图案等),并在小组内交流构思。
-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创作思路给予建议。
5. 学生创作(2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一幅“方寸之间”的画作,要求:
- 主题明确,构图合理
- 色彩搭配协调,细节生动
- 表达一定的艺术情感
6.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 学生轮流展示自己的作品,简要说明创作思路。
- 同学之间互相点评,教师总结评价,强调“小而精”的艺术价值。
五、教学反思与拓展
-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方寸之间”的艺术魅力。部分学生在构图上仍需加强,下节课可增加构图练习。
-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方寸之间”的美,如拍摄微距照片、制作迷你手账等,培养观察力与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
```
方寸之间(第二课时)
1. 什么是“方寸之间”?
2. 经典作品赏析
3. 创作要点:
- 主题明确
- 构图合理
- 色彩协调
- 细节生动
4. 作品展示与评价
```
七、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在家中寻找一个“小空间”(如窗台、书架角落等),用手机拍摄一张照片,并尝试用简单的线条或色彩将其描绘出来,下节课带来分享。
八、教学资源推荐
- 《中国美术史》(简明版)
- 《世界名画欣赏》系列丛书
- “微缩艺术”相关纪录片或视频资料
九、结语
“方寸之间”不仅是对空间的挑战,更是对艺术感知与创造力的考验。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艺术学习中,能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从细微处感受艺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