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原文及翻译

2025-07-03 16:09:36

问题描述: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原文及翻译,有没有人能救救孩子?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3 16:09:36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原文及翻译】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战乱频仍的时代背景下,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其中,司马朗便是其中之一。他虽未如其弟司马懿那般名垂青史,但在当时也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士人。本文将介绍《三国志》中关于司马朗的原文,并附上翻译,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位历史人物。

一、原文

《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节选:

>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少有孝行,年十二,尝入太学,时人多称其才。父早卒,家贫,不为豪族所礼。朗常自励,不好华饰,言辞清辩,有智略。每与诸生讲论,未尝失辞。

> 太祖(曹操)闻其名,召为司空掾,迁丞相主簿。朗在职,务存宽惠,不尚苛察。每有所议,必先推贤让能,不自伐功。时天下大乱,盗贼蜂起,朗请于太祖曰:“今民困于兵革,宜修文教,以安人心。”太祖嘉之,遂命朗领郡事。

> 朗至郡,抚恤孤寡,劝课农桑,境内大治。后从征张鲁,战死于汉中。时年四十七。

二、翻译

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郡温县人。他从小就表现出孝顺父母的品德,十二岁时就进入了太学学习,当时的人都称赞他的才华。父亲早逝,家中贫困,不被豪门贵族所看重。司马朗常常自我激励,不喜欢奢华的打扮,言辞清晰而有条理,富有智慧和谋略。每次与其他学生讨论问题,他从不言辞不当。

曹操听说了他的名声,便召他担任司空的属官,后来升任为丞相的主簿。司马朗在任职期间,注重宽厚仁爱,不追求严苛的治理方式。每当有议论或决策时,他总是首先推荐贤能之人,不自己夸耀功劳。当时天下大乱,盗贼横行,司马朗向曹操进言说:“如今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应当重视文化教育,以安抚民心。”曹操赞赏他的建议,于是任命他负责地方事务。

司马朗到任后,抚恤孤儿寡母,鼓励农业生产,辖区内因此大为安定。后来他随军征讨张鲁,在汉中战役中战死,时年四十七岁。

三、简要评述

司马朗虽然出身寒门,但他凭借自身的勤奋与才智,在乱世中脱颖而出。他不仅在政务上表现出色,更以仁政和谦逊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他的事迹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尽管他在历史上不如其弟司马懿那样声名显赫,但司马朗的品德与才能,依然值得我们铭记与学习。

如需进一步了解司马家族的历史背景或相关人物,欢迎继续阅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