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入后溪,泛舟入后溪羊士谔,泛舟入后溪的意思,泛舟入后溪赏析(...)】“泛舟入后溪”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趣与人文情怀的古诗,作者为唐代诗人羊士谔。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乘舟进入后溪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幽远,也寄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淡淡感慨。
全诗如下:
《泛舟入后溪》
羊士谔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吟。
林深人不至,月出鸟相寻。
借问此中意,吾将寄远岑。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意境深远,语言清丽,具有典型的山水田园诗风格。诗人通过描写山间、溪水、林木、鸟鸣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的氛围,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开篇两句便点明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山中的光影让鸟儿感到愉悦,而清澈的水面倒映着天空,仿佛洗净了人心的尘埃。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灵的净化过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吟”,诗人独自坐在竹林深处,一边弹琴一边吟诗,表现出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虽看似孤寂,却蕴含着内心的丰盈与满足。
“林深人不至,月出鸟相寻”,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空灵。林子深处无人来往,只有月亮升起时,鸟儿才会前来寻找陪伴。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依赖。
“借问此中意,吾将寄远岑”,结尾一句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他向自己发问,这片山水之间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意义?答案是:我将把这份心境寄托给远方的山峰。这是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志向,也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泛舟入后溪”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更是一首表达内心世界与人生感悟的作品。羊士谔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远离喧嚣、回归本真的精神世界。在现代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这首诗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繁忙生活中不忘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