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组五言古诗,共十二首,内容多借自然景物抒发个人志向与人生感慨。其中“兰叶春葳蕤”是该组诗中的第一首,以兰草为意象,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一、原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二、注释
- 兰叶:兰草的叶子,象征高洁、清雅。
- 春葳蕤:春天茂盛的样子。“葳蕤”形容枝叶繁盛。
- 桂华:桂花的花,秋天开放,象征纯洁、芬芳。
- 皎洁:明亮洁白,形容桂花的美丽。
- 欣欣:生机勃勃的样子。
- 自尔:自然如此。
- 佳节:美好的时节。
- 林栖者:隐居山林的人,指高洁之士。
- 闻风:听到风声,比喻听到贤者的名声或德行。
- 坐相悦:因此而感到喜悦。
- 本心:本来的、内在的本质。
- 何求美人折:哪里需要美人来采摘呢?比喻不需外人欣赏,自有其价值。
三、翻译
兰草在春天里枝叶繁茂,桂花在秋天中洁白如雪。
它们生机盎然,自然地迎来自己的美好季节。
谁能理解那隐居山林之人,听闻贤德之名便心生敬仰?
草木自有其本质与品格,又何必等待美人来采摘呢?
四、赏析讲解
这首诗通过描绘兰叶与桂华的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赞美与追求。诗中“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不同季节中植物的美,也暗示了人在不同境遇下的品格表现。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万物的自我生长与繁荣,寓意人生应顺应天性,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
后四句则是全诗的升华:“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诗人指出,真正有德之人并不需要外人去欣赏或追捧,他们的品格自然会吸引志同道合者。最后两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更是点明主旨:真正的高洁不需要外界的认可,只要内心清明,自有其价值所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哲理之思,体现了张九龄诗歌中“托物言志”的典型风格。
五、结语
《感遇·兰叶春葳蕤》虽短小精悍,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歌颂,更是对高尚人格的礼赞。张九龄借此诗表达了自己不慕荣利、坚守本心的人生态度,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