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济阴之贾人》文言文阅读的答案

2025-06-29 15:58:11

问题描述:

《济阴之贾人》文言文阅读的答案,求解答求解答,第三遍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29 15:58:11

《济阴之贾人》是一篇具有深刻寓意的文言短文,常被选作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文章通过一个商人因贪图小利而招致大祸的故事,揭示了“见利忘义”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下是对该文的详细解析与答案整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主旨和思想内涵。

原文如下:

>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木之上,呼曰:“吾金千斤,能救我者,予十金。”有渔者以舟来,遂得脱。既而贾人曰:“向者吾有金千斤,今无矣。”渔者曰:“向者汝有金千斤,今亦无矣。”贾人怒曰:“汝渔者也,何敢与我争?吾将告官。”渔者曰:“吾渔者也,安能与汝争?若告官,官必问汝:‘汝果有金乎?’汝必曰:‘有。’则吾亦曰:‘有。’于是两相争,官不能决,而汝之金终不可得。”

从内容来看,这篇短文结构紧凑、语言简练,却寓意深远。故事中,贾人因落水而许诺重金以求救,但获救后却反悔,不愿兑现承诺。最终渔者指出,若真要告官,双方都可能陷入无法证明的困境,贾人反而会失去一切。

一、字词解释

1. 济阴:地名,古代地名,今山东一带。

2. 贾人:商人。

3. 亡其舟:丢失了他的船。

4. 栖于浮木之上:停在漂浮的木头上。

5. 予十金:给我十两金子。

6. 既而:不久之后。

7. 向者:刚才。

8. 告官:向官府告状。

9. 争:争执、较量。

二、主题分析

本文主要讽刺了那些言而无信、见利忘义之人。贾人为了逃避责任,竟然在得救后否认自己曾有金子,甚至威胁要告官。然而,渔者却用智慧揭穿了他的虚伪,说明了“诚信”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三、人物形象分析

- 贾人:贪婪、虚伪、不讲信用。他一开始许诺重金救人,后来却反悔,表现出极度的自私与狡诈。

- 渔者:机智、冷静、诚实。他不仅救了贾人,还用逻辑反驳了贾人的无理要求,体现了高尚的品德。

四、启示与现实意义

《济阴之贾人》虽然是一则古代寓言,但它所传达的道理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

- 诚信是立身之本,失信于人,终将自食其果。

- 贪图小利、背信弃义的人,往往会失去更多。

- 在面对利益冲突时,应保持理性与道德底线。

五、阅读理解题参考答案

1. 文中贾人为什么一开始答应给渔者十金?

答:因为贾人落水,需要渔者的帮助才能脱险,所以许诺给渔者十金作为报酬。

2. 贾人为何在获救后又反悔?

答:贾人担心自己损失钱财,因此在脱险后试图推卸责任,不愿履行承诺。

3. 渔者是如何反驳贾人的?

答:渔者指出,如果贾人真的有金子,那么自己也可以声称有金子,这样官府也无法判断谁真谁假,贾人最终还是得不到金子。

4.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做人要讲信用,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只会自食其果。

结语

《济阴之贾人》虽短,却寓意深刻,是一篇值得反复品味的文言文佳作。通过对贾人行为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人性弱点的批判,也传递了诚信为本的价值观。希望本文的解析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篇经典作品,并从中获得启发。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