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冯骥才及其作品风格,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珍珠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散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与珍珠鸟之间建立信任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平等尊重的理念。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感染力,非常适合用来进行情感教育。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和理解能力。但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兴趣,并且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感;
难点:领悟文章所传达的人文精神,学会用行动去关爱周围的生命。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鸟类生活的视频短片,让学生们谈谈自己对小鸟的印象。然后引入课题《珍珠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不熟悉的字词;
2. 同桌互读检查发音是否准确;
3. 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强调感情投入。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 分小组讨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
2. 全班交流分享,教师适时点评;
3. 引导学生找出体现人与鸟关系变化的关键语句,并说明理由。
(四)拓展延伸
组织一次“我心中的小动物”主题班会活动,鼓励每位同学讲述自己与某种动物之间的故事,进一步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
1. 抄写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观察一种身边的动物,写下它的特点及你对它的感受。
七、板书设计
珍珠鸟
——冯骥才
信任 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关爱 生命平等尊重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较好地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表现不够积极主动。今后还需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互动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