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端午节都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这一天,不仅承载着对屈原的缅怀之情,更寄托了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而我的家乡,总能让我感受到这份独特的传统韵味。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院子时,奶奶已经忙碌起来。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糯米、粽叶和馅料,开始包粽子。那翠绿的粽叶在她的手中翻飞,仿佛是一场优雅的艺术表演。我好奇地凑过去帮忙,却总是笨手笨脚地把米撒得到处都是。奶奶看着我笑呵呵地说:“慢慢来,熟能生巧。”于是,我学着她的样子,一点点将粽叶折成三角形,再填入糯米和豆沙,最后用细绳扎紧。虽然包出来的粽子形状各异,但想到这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到了中午,家里的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除了粽子,还有艾草煮鸡蛋、红烧鱼、凉拌黄瓜等特色美食。尤其是那一盘热腾腾的粽子,剥开粽叶后散发出的清香,让人垂涎欲滴。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笑声回荡在整个屋子里。这时,爷爷总会给我们讲一些关于屈原的故事,比如他忧国忧民的精神,以及投江殉国的悲壮历史。这些故事虽然有些沉重,但却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下午,村子里还会举行划龙舟比赛。这项活动是端午节最热闹的部分之一。只见一条条龙舟整齐排列在河面上,参赛者们身穿统一的服装,个个精神抖擞。随着裁判一声令下,鼓声响起,他们齐心协力划动船桨,激起层层浪花。岸上的观众欢呼雀跃,为各自支持的队伍加油助威。我也跟着人群一起呐喊,那种热烈的气氛感染了每一个人。
夜幕降临,村里的广场上燃起了篝火。人们载歌载舞,庆祝这个传统佳节。孩子们手里拿着香甜的粽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整个村庄沉浸在欢乐与祥和之中。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像是一种纽带,把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想起家乡的端午节,就能感受到那份温暖和归属感。这便是我对端午节最深刻的记忆,也是我永远珍藏的情感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