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骆驼祥子》,学生能够理解老舍先生笔下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分析文本,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旧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 分析祥子的性格特点及其变化过程。
- 探讨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圈点批注的方式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并表达个人见解。
教学步骤: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创作《骆驼祥子》的时代背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激发他们对文本的兴趣。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
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 祥子最初是一个怎样的人?
- 他的梦想是什么?
- 在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后,祥子变成了怎样一个人?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
1. 圈点关键语句
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祥子心理活动或行为举止的重要句子,并在旁边做标记。例如,“他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这些句子反映了祥子内心世界的转变。
2. 批注个人观点
鼓励学生针对圈定的句子写下自己的感想或疑问。比如:“为什么祥子会变得如此麻木?”、“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社会对祥子这样的普通劳动者如此残酷?”
第四环节:小组讨论
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 祥子的梦想破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如果你是祥子的朋友,你会怎么帮助他?
- 这部小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骆驼祥子》不仅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挣扎与成长的小说。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类似祥子这样的人群,为构建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板书设计:
```
《骆驼祥子》
主要人物:祥子
核心主题:梦想与现实的冲突
社会背景:旧中国的黑暗面
人物形象:从积极向上到消极堕落
```
希望这篇内容能符合您的需求!如果有任何进一步的要求,请随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