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是宋代文学家苏洵创作的一篇史论文章,文章以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历史为背景,深刻剖析了六国破灭的原因,提出了“弊在赂秦”的核心观点,并借此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文章的内容,以下整理了一份理解性情景式默写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六国论》中指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赂秦”,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A)暴霜露,斩荆棘;(B)暴秦之欲无厌;(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正确答案:C
解析:“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准确地概括了六国因贿赂秦国而招致更严重侵略的事实,揭示了六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2. 文章中提到赵国虽有良将李牧,但最终还是被灭,其原因是“_________”。(A)战败而亡;(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C)洎牧以谗诛;(D)智力孤危。
正确答案:C
解析:“洎牧以谗诛”说明赵国因内部奸佞当道导致忠臣被害,这是赵国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填空题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句强调了燕赵两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它们面临的困境。
答案: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句表达了作者对齐国态度的惋惜之情。
答案: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三、简答题
5.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意在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淫威所震慑,要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正确的策略来应对危机。同时,这也是对当时北宋朝廷的一种委婉劝诫,希望统治者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六国覆辙。
通过以上题目练习,可以加深对《六国论》的理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希望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