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信息检索与分析技术
课程代码:[填写具体代码]
学分:3学分
总课时:48学时(理论讲授32学时,实践操作16学时)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在海量数据中快速准确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和平台,具备对检索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并能结合实际问题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课程内容
1. 信息检索概述
- 信息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 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与流程
- 检索语言及标引规则
2. 文献信息检索
- 图书馆目录系统检索技巧
- 数据库检索策略制定
- 特定领域文献查找实例
3. 网络信息检索
- 搜索引擎的工作机制
- 高效利用搜索引擎的方法
- 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挖掘
4. 数据分析基础
- 统计学基础知识
- 数据可视化工具介绍
- 常见数据分析软件使用指南
5. 实际案例研究
- 不同行业中的信息需求分析
- 项目管理中的信息支持作用
- 跨学科合作中的信息共享模式探讨
四、教学方式
采用理论讲授、案例讨论、上机实验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定期组织小组作业和个人报告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五、考核方式
期末成绩由平时表现(占30%)、期中测试(占20%)以及期末考试(占50%)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提问、小测验等;期中测试侧重于检查阶段性学习成果;期末考试则全面考察学生对整门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
[根据实际情况列出主要参考资料]
七、备注
本大纲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最终解释权归学院所有。
以上即为《信息检索与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要,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有任何进一步的需求或修改意见,请随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