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女子身材修长、姿态优美,宛如玉石般晶莹剔透地直立着。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外在的形象美,也传递出一种高洁、端庄的气质。
成语中的“亭亭”意为高耸、直立,“玉立”则指像玉石一样挺拔、纯净。两者结合,便构成了一个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精神内涵的词汇。
成语造句示例:
1. 春日里,公园里的荷花在碧绿的荷叶间亭亭玉立。
2. 她站在舞台中央,身姿优雅,如同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子。
3. 那些初升的小树苗,在晨光中显得格外亭亭玉立。
典故来源:
关于“亭亭玉立”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籍记载其具体由来。然而,从字面意义推测,这一成语可能源自古代文人对自然景物或人物形象的描写。例如,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表达,如唐代诗人杜甫的《佳人》中有:“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这样的句子,虽然未直接使用“亭亭玉立”,但通过描述佳人的高贵与独立,已经隐约体现了这一成语所蕴含的意境。
此外,“亭亭玉立”也可能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在佛教经典中,“玉”象征纯洁无瑕,“亭亭”则表示超然脱俗,二者共同构成了佛教理想中的完美形象。因此,这一成语或许也反映了古人对于理想人格的一种追求。
总之,“亭亭玉立”不仅是对外貌特征的生动刻画,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它提醒我们,在欣赏他人美丽的同时,也要学会珍惜那份内在的纯真与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