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田园诗以其清新自然、平淡质朴的特点而闻名于世。其中,《归园田居》组诗是其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并解析《归园田居·其五》这首诗。
原文: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
在荒郊野外很少遇到世俗的烦扰,狭窄的小巷里也没有车马喧嚣。
白天随手关上柴门,空寂的屋子里远离了尘世的纷扰。
偶尔到村庄的角落走走,拨开野草与乡亲们交谈。
彼此见面没有闲聊,只是谈论着桑麻的生长情况。
桑麻一天天地长高,我的田地也一天天扩大。
常常担心秋天的到来,那时花朵和叶子都会枯萎。
庆幸自己能够享受这样的生活,写诗来表达我的心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陶渊明隐居后的生活状态。他远离了官场的喧嚣,过上了简单而宁静的日子。诗中的“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清静与安逸。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渴望。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的决心。白天关门闭户,让自己的心灵远离外界的纷扰,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陶渊明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诗人在描述日常生活中融入了对自然景物的关注,“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不仅反映了农耕生活的实际状况,也流露出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然而,随着季节的变化,他也感到了些许忧虑,“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这表现了他对生命短暂和万物更替规律的深刻认识。
最后,“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以及希望通过诗歌抒发志向的愿望。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深意,给人以启迪。
总之,《归园田居·其五》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刻画,展现了陶渊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它不仅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作品,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