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时节,秋意正浓,寒意渐深。古人常以诗词描绘这一节气的独特景象和心境。以下几首古诗,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霜降之美。
《泊舟盱眙》(唐·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思不堪悲,故园芜已平。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夜晚停泊在淮河边的情景,表现出霜降时节的寒冷与孤寂。诗中“霜降夕流清”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出夜晚江水清澈的景象,给人以清凉之感。而“天寒月近城”则进一步渲染了寒冷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萧瑟的秋夜之中。
《岁晚》(唐·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白居易的这首《岁晚》,不仅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感慨,也寄托了个人的命运思考。诗中“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两句,形象地描绘了霜降时节万物凋零、回归大地的景象,寓意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秩序。而“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则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生的归宿问题,引发读者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刻思索。
《赋得九月尽(秋字)》(唐·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景,凄吹送高愁。
绵羽啼来久,锦鳞书未收。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吾曹。
元稹的这首诗,以“霜降三旬后”开篇,明确指出了时令的变化。诗中通过对季节变迁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惆怅。“玄阴迎落景,凄吹送高愁”生动地刻画了霜降时节阴冷肃杀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压抑与不安。
这些古诗不仅记录了霜降时节的自然景观,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它们让我们在欣赏古典文学魅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古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