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百无聊赖的意思】“百无聊赖”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感到极度无聊、空虚,没有事情可做,也没有兴趣去做的事情。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一种精神上的空虚和情绪上的低落状态,常常带有消极的情绪色彩。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百无聊赖 |
拼音 | bǎi wú liáo lài |
注音 | ㄅㄞˇ ㄨˊ ㄌㄧㄠˊ ㄌㄞˋ |
释义 | 形容人感到非常无聊、空虚,无事可做,情绪低落,缺乏生活动力或目标。 |
出处 | 《晋书·王敦传》:“百无聊赖,遂成狂疾。”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或环境氛围。 |
近义词 | 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心灰意冷、无精打采 |
反义词 | 忙碌充实、兴致勃勃、精神饱满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日常生活 | 他每天下班后都一个人在家,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 |
文学作品 | 她在异乡独自生活,百无聊赖中开始写日记来打发时间。 |
心理描写 | 面对生活的压力,他感到百无聊赖,甚至有些绝望。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1. 避免过度夸张:虽然“百无聊赖”表示极度无聊,但不宜用于日常对话中,以免显得过于文绉绉。
2. 语境适配:该词更适合用于文学、写作或正式场合,口语中更常用“无聊”、“没意思”等表达。
3. 情感色彩: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让人误解为对生活的完全否定。
四、总结
“百无聊赖”是一种描述人内心空虚、无事可做的状态,常用于文学或正式场合。它不仅表达了表面的无聊,还隐含了情绪上的低落和对生活的迷茫。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在阅读或写作中更准确地把握人物心理和情节发展。
如果你在写作中需要表达一种“无事可做、心情低落”的状态,“百无聊赖”是一个非常贴切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