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哪里是说谁的】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竭尽全力、至死方休的精神。这句话最早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的《后出师表》。它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奉献精神,也成为了后世评价忠臣的重要标准。
该成语主要用来形容诸葛亮,体现了他一生勤勉治国、北伐中原、鞠躬尽瘁、最终病逝五丈原的感人故事。虽然在历史记载中,关于《后出师表》是否为诸葛亮亲笔尚有争议,但其精神内涵已被广泛认可。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出处 | 《后出师表》(据传为诸葛亮所作) |
意思 | 形容竭尽全力,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
原文出处 |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作者 | 诸葛亮(据传) |
使用对象 | 主要指诸葛亮,象征忠诚与奉献精神 |
后世影响 | 成为赞美忠臣、贤士的常用语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表彰敬业、无私奉献的人 |
三、补充说明
尽管《后出师表》的真实性在学术界仍有争议,但其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其忠诚、智慧和坚韧的形象被后人敬仰。他的事迹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也在文学、艺术、民间传说中不断被传颂。
因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是对诸葛亮个人品质的高度概括,也代表了中华民族推崇的一种精神风貌。
以上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哪里是说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