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的主人公叫什么】“舍本逐末”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慎大览》:“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适履,杀头便冠,舍本逐末,不知善之为善也。”意思是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反而追求次要的、表面的东西,结果事与愿违。
在成语故事中,“舍本逐末”的主人公是齐桓公。这个故事讲述的是齐桓公为了治理国家,急于求成,忽视了根本的治理之道,而一味追求表面的政绩和形式上的改革,最终导致国家陷入混乱。
“舍本逐末”的成语来源于古代历史典故,其主人公是齐桓公。他在治理国家时,没有注重根本的制度建设和民生问题,而是沉迷于表面上的政绩和形式主义,最终造成了不良后果。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抓住核心和本质,避免因小失大。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舍本逐末 |
出处 | 《吕氏春秋·慎大览》 |
主人公 | 齐桓公 |
成语含义 | 抓不住主要问题,只追求次要或表面的东西 |
故事背景 | 齐桓公治国过程中忽视根本,追求形式 |
启示 | 做事要抓重点,不可本末倒置 |
通过了解“舍本逐末”的故事和主人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善于把握本质,避免盲目追求表面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