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暇东顾典故】“无暇东顾”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历史事件,常用来形容人因事务繁忙或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方面,而无法顾及另一面。该成语多用于描述在关键时刻因忙于应对主要问题,而无暇分心处理其他事情。
一、成语出处与背景
“无暇东顾”最早见于《后汉书·班超传》:“今西域诸国,皆已归附,唯龟兹未降,若不讨之,恐其复叛,然吾年老力衰,无暇东顾。”此句中,“无暇东顾”意为因年事已高、精力不足,无法再顾及东方的事务。
不过,这一成语的广泛使用和流传,更多来源于后世对历史事件的总结与提炼,尤其是三国时期曹操与孙权之间的战略博弈。
二、历史典故解析
时期 | 人物 | 事件 | 成语出处 | 含义 |
东汉末年 | 班超 | 出使西域,平定西域诸国 | 《后汉书·班超传》 | 因年老体弱,无力兼顾东方 |
三国时期 | 曹操 | 与孙权对峙,忙于南方战事 | 《三国志》相关记载 | 无暇顾及东边事务 |
唐代 | 李靖 | 平定突厥,忙于西线战事 | 《旧唐书》 | 无暇顾及东部局势 |
从这些历史事件可以看出,“无暇东顾”不仅是一种现实状态的描述,也反映了当时政治、军事上的战略布局。
三、成语含义与用法
含义:
指因忙于当前事务,没有时间或精力去关注其他方面。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强调专注与精力集中。
例句:
- 他正在处理公司的重要项目,无暇东顾其他琐事。
- 战争爆发后,政府无暇东顾民生问题。
四、现代应用与延伸意义
在现代社会,“无暇东顾”常被用来形容个人或组织在面对多重任务时的优先选择。例如:
- 职场场景:员工因加班赶项目,无暇顾及其他工作。
- 家庭生活:父母因工作忙碌,无暇陪伴孩子。
- 政策制定:政府因经济压力,无暇顾及环保议题。
这种用法虽然带有一定无奈色彩,但也反映出现实中的资源分配与时间管理问题。
五、总结
“无暇东顾”源于古代历史,最初用于描述因身体或精力限制而无法兼顾其他事务。随着时代发展,这一成语逐渐被赋予更广泛的含义,成为表达专注、优先级和现实压力的常用词汇。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无暇东顾 |
出处 | 《后汉书·班超传》等 |
含义 | 忙于当前事务,无暇顾及其他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专注与优先级 |
现代应用 | 职场、家庭、政策等多个领域 |
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与演变,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其含义,也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和精力。
以上就是【无暇东顾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