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阶段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上,更体现在社会公平、教育普及、医疗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全面进步。
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展示这一阶段的发展成果,以下是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纳。
一、主要成就总结
1. 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均GDP稳步上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2.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3.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教育资源不断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义务教育巩固率大幅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显著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持续增强。
4. 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大幅增加,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5.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6. 社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社区治理、基层管理、公共安全等方面不断优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关键数据对比(2012—2020年)
指标 | 2012年 | 2020年 | 变化幅度 |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 | 53.9 | 101.6 | +88.7%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24,565 | 43,834 | +78.4%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7,917 | 16,021 | +102.4% |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亿人) | 5.7 | 13.6 | +138.6%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2.0 | 95.2 | +3.2个百分点 |
森林覆盖率(%) | 21.66 | 23.04 | +1.38个百分点 |
贫困人口脱贫数量(万人) | — | 5575 | — |
三、未来发展方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中国正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未来发展的重点包括:
- 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发展;
- 促进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区域和收入差距,提升全体人民获得感;
-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开放领域,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市场活力;
-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结语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是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是对过去成就的肯定,更是迈向更高目标的起点。未来,中国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