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鹂的拼音和组词】“鹂”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字,读音为 lí,属于形声字,左边是“鸟”字旁,表示与鸟类有关;右边的“利”则表音。在现代汉语中,“鹂”多用于表示某种鸟类的名称,如“黄鹂”。
以下是对“鹂”的拼音、含义及常见组词的总结:
一、拼音与基本解释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lí |
部首 | 鸟 |
总笔画 | 16画 |
含义 | 一种鸟,常指黄鹂,羽毛鲜艳,叫声清脆 |
二、常见组词
组词 | 释义 |
黄鹂 | 一种羽毛呈黄色的鸟类,常栖息于林间,鸣声悦耳 |
鹂子 | 有时作为“黄鹂”的简称,也用于某些方言中 |
鹂鸣 | 形容黄鹂的叫声,常用于诗词中描绘自然景色 |
鹂语 | 类似“鹂鸣”,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鸟鸣声 |
绿鹂 | 一种绿色羽毛的鸟类,与黄鹂类似,但颜色不同 |
三、使用场景与文化意义
“鹂”字虽然不常见于日常口语,但在古诗词和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例如: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杜甫《绝句》
- “鹂声渐远,春色将尽。” —— 文学描写中常用“鹂”来渲染春天的氛围。
此外,在一些地方方言或特定语境中,“鹂”也可能被用来形容声音清亮、悦耳的鸟鸣。
四、注意事项
- “鹂”字发音为 lí,不要误读为 lì 或其他音。
- 在书写时要注意结构,尤其是“鸟”字旁和“利”字的搭配。
- 在现代汉语中,该字使用较少,主要出现在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鹂”虽然不是高频字,但在特定语境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语言价值。了解其拼音、含义和常见组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