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所托非人的典故

2025-09-15 00:43:21

问题描述:

所托非人的典故,在线等,求大佬翻我牌子!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5 00:43:21

所托非人的典故】“所托非人”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把事情托付给不适当的人,结果往往不如预期。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用来形容刘备在临终前将国家大权托付给诸葛亮,而后来刘禅(即阿斗)却未能胜任,导致蜀汉逐渐衰落。虽然“所托非人”并非直接出自原文,但其含义与这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一、典故背景总结

项目 内容
典故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出处原文 “先主(刘备)谓亮曰:‘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后世引申 后人据此认为,刘备虽信任诸葛亮,但对刘禅的评价并不高,因此有“所托非人”之说。
成语含义 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不值得信赖或能力不足的人,结果往往失败。

二、历史人物分析

人物 身份 评价
刘备 蜀汉开国皇帝 仁德宽厚,知人善任,但晚年对儿子刘禅缺乏有效培养。
诸葛亮 蜀汉丞相 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但无法改变刘禅的无能。
刘禅 蜀汉后主 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能力平庸,最终导致蜀汉灭亡。

三、成语用法举例

- 例句1:他把公司交给一个不懂经营的朋友,简直是所托非人。

- 例句2:这次任务交给他,真是所托非人,结果出了大乱子。

四、现实意义

“所托非人”不仅适用于古代政治,也广泛用于现代职场、家庭和人际关系中。它提醒人们在选择合作伙伴、委托事务时,应慎重考察对方的能力与品德,避免因误判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五、总结

“所托非人”源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虽非直接出自古籍,但其内涵深刻,警示人们在关键时刻要选对人、用好人。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组织管理,都应以此为鉴,避免因用人不当而酿成大祸。

以上就是【所托非人的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