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屋抽梯这个成语的故事】“上屋抽梯”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在登上屋顶后,把梯子抽走,使人无法下来。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在达到目的后,故意断绝退路,或在取得优势后,采取极端手段以确保自己的利益或控制权。
该成语最早见于《三国演义》中,是诸葛亮在与司马懿对峙时所使用的一种计策。他故意让魏军知道蜀军的粮草不足,诱使司马懿出兵追击,然后在敌军深入时设下伏兵,最终大败魏军。这一策略被后人称为“上屋抽梯”,象征着一种高明的战术布局和心理战。
“上屋抽梯”源于古代军事策略,强调在行动过程中设置陷阱、断绝退路,以达到制胜的目的。它不仅用于战争,也常被引申为在竞争、谈判或人际关系中,利用对方的信任或依赖,最终反手一击,占据主动。
表格:成语“上屋抽梯”相关说明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上屋抽梯 |
拼音 | shàng wū chōu tī |
出处 | 《三国演义》 |
原意 | 登上屋顶后,抽走梯子,使人无法返回 |
引申义 | 比喻在取得优势后,断绝退路,确保自身利益 |
使用场景 | 战争策略、商业竞争、人际博弈等 |
同义词 |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
反义词 | 退避三舍、留有余地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策略性行为,带有贬义或中性色彩 |
通过了解“上屋抽梯”的来源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它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智慧,也是现代生活中值得借鉴的策略思维。
以上就是【上屋抽梯这个成语的故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