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出自什么成语典故】“任重道远”是一个常用成语,常用来形容责任重大、前途未卜。那么,“任重道远”到底出自哪个成语或典故呢?下面将从出处、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任重道远”最早来源于《论语·泰伯》篇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的意思是:士人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坚韧的意志,因为他们的责任重大,而且要走的路还很长远。
虽然“任重道远”不是单独的成语,而是由“任重”与“道远”两个部分组合而成,但后来人们将其作为成语使用,广泛用于形容一个人肩负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同时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完成。
在现代语境中,“任重道远”多用于激励他人或自我勉励,强调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任重道远 |
出处 | 《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原意 | 士人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
现代含义 | 责任重大,前途未卜;比喻任务艰巨,需长期努力。 |
使用场景 | 用于鼓励、激励、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期望。 |
近义词 | 任重道远、责无旁贷、使命在肩 |
反义词 | 轻而易举、轻松自在、无所事事 |
典型例句 | 他肩负着国家的重任,任重道远,不能有丝毫懈怠。 |
三、结语
“任重道远”虽非传统意义上的独立成语,但其来源明确,意义深远。它不仅是古代士人的精神写照,也成为了现代人面对挑战时的精神动力。理解其出处与内涵,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认识责任与担当。
以上就是【任重道远出自什么成语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