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诗文言文原文及注释】“七步成诗”是中国古代流传甚广的一则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文学》。该故事讲述了三国时期魏国的诗人曹植在兄弟相争中,面对曹操的逼迫,仅用七步时间便吟出一首千古传颂的诗作,展现了其惊人的才思与机智。
以下是对“七步成诗”文言文原文及其注释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
一、原文
> 《世说新语·文学》
> 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赋诗,不得,遂讽之曰:“吾欲为兄长。”植即应声而作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惭而止。
二、译文
曹丕曾让曹植写诗,但曹植没有完成。曹丕便讽刺他说:“我想做你的哥哥。”曹植立刻回应道:“煮豆子来做汤,滤出豆汁来喝。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是同根生长,为何要互相煎熬得这么急?”曹丕听了之后感到惭愧,便不再追究。
三、
“七步成诗”不仅是曹植才华横溢的体现,也反映了当时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这首诗借物抒情,通过“豆与萁”的比喻,表达了对兄弟相残的不满与哀怨,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情感共鸣。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文章出处 | 《世说新语·文学》 |
作者 | 刘义庆(南朝宋) |
主人公 | 曹植(字子建)、曹丕(魏文帝) |
故事背景 | 曹丕逼迫曹植作诗,以示其无能 |
诗歌内容 | “煮豆持作羹……相煎何太急” |
诗歌寓意 | 借豆与萁比喻兄弟相残,表达无奈与愤懑 |
故事结局 | 曹丕听后羞愧,停止逼迫 |
历史评价 | 被视为才思敏捷、情感真挚的代表作 |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展示,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七步成诗”的文言原文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这一典故不仅展现了曹植的文学才华,也折射出古代政治斗争中的复杂人性。
以上就是【七步成诗文言文原文及注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