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贤不避亲下句是什么】在古代中国,关于选拔人才和任用贤能的言论有很多,其中“举贤不避亲”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张》:“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虽然这并非直接引用“举贤不避亲”,但类似的观念在儒家思想中广泛存在。
而“举贤不避亲”的完整说法,一般认为是出自《汉书·东方朔传》中的“举贤不避亲,举能不避怨”。这句话表达了在选拔人才时,不应因亲属关系而有所回避,只要其德才兼备,就应予以重用。
一、总结
“举贤不避亲”出自古代典籍,强调在用人时应以能力与品德为标准,而不应因亲属关系而有所顾虑。其下一句常被引为“举能不避怨”,意指在选用有能力的人时,也不应因对方可能带来不满或怨言而退缩。
以下是对该句子的详细解析:
项目 | 内容 |
句子来源 | 《汉书·东方朔传》 |
原文 | “举贤不避亲,举能不避怨。” |
含义 | 在选拔人才时,应以德才为标准,不受亲属关系或他人情绪影响。 |
引申意义 | 强调公正、公平地选拔人才,避免因私情或偏见而影响判断。 |
对比 | 与“举贤避亲”形成对比,后者强调因亲情而回避推荐有才之人。 |
二、延伸理解
“举贤不避亲”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也对现代管理具有重要启示。在企业、政府等组织中,如何在用人时做到公正无私,避免裙带关系,是提升效率和公信力的关键。
此外,“举能不避怨”则进一步说明,即使某些人可能因被提拔而引发不满,只要其具备能力,也应敢于任用。这种精神体现了领导者应有的担当与远见。
三、结语
“举贤不避亲,举能不避怨”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人才选拔时,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摒弃个人情感与偏见,真正做到“唯才是举”。
通过了解这句话的出处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以上就是【举贤不避亲下句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