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鸿门宴的古今异义有那些】《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篇著名篇章,讲述了秦朝末年项羽与刘邦在鸿门的一次重要政治斗争。作为高中语文必修一的重要篇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还要理解其中的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古代汉语中具有特定含义,但在现代汉语中意义发生变化或不再使用的一类词语。以下是对《鸿门宴》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的总结。
一、古今异义词总结
文言词 | 古义 | 今义 | 说明 |
谢 | 道歉、谢罪 | 感谢 | 如“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今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谢”在此处为道歉) |
置 | 放置、安放 | 摆设、设置 | 如“项王曰:‘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项王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置”指放置) |
坐 | 诉讼、定罪 | 坐下、坐位 | 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坐”在此为“因……而受罚”) |
亡 | 逃亡、逃跑 | 死亡 | 如“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亡”指逃走) |
顾 | 回头看、回头 | 顾及、照顾 | 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顾”指回头看) |
倍 | 背叛、违背 | 加倍、加倍 | 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意为违背) |
少 | 稍微、稍微地 | 年轻、数量少 | 如“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少”表示“稍微”) |
足 | 脚、脚部 | 足够、充足 | 如“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足”指脚) |
起 | 起身、站起 | 起来、开始 | 如“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起”指站起来) |
其 | 代词,他的、它的 | 表示推测、语气助词 | 如“其意常在沛公也。”(“其”指“他的”) |
二、总结
《鸿门宴》作为一篇文言文经典,语言凝练、用词讲究,其中的古今异义词不仅体现了古汉语的特点,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习惯。通过分析这些古今异义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并适当查阅相关资料,增强对文言词汇的掌握。同时,注意区分古今意义的不同,避免误读或误解原文意思。
以上内容为原创整理,适用于高一语文学习参考。
以上就是【高一语文必修一鸿门宴的古今异义有那些】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