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氏璧古文及译文)】引发关注。《和氏璧》是出自《韩非子·和氏》的一篇寓言性散文,讲述了楚人卞和献玉的故事。文章通过这一故事,揭示了忠诚、智慧与误解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不公与识才的重要性。
一、原文节选
> 《韩非子·和氏》(节选)
>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复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也。”
>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二、译文对照
原文 | 译文 |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 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了一块玉璞 |
奉而献之厉王 | 他捧着玉璞献给楚厉王 |
厉王使玉人相之 | 楚厉王让玉匠来鉴定 |
玉人曰:“石也。” | 玉匠说:“是石头。” |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 楚厉王认为卞和欺骗自己,于是砍掉了他的左脚 |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 | 等到楚厉王去世,武王即位 |
和复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 卞和再次捧着玉璞献给武王 |
武王使玉人相之 | 武王也让玉匠来鉴定 |
玉人曰:“石也。” | 玉匠还是说:“是石头。” |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 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于是砍掉了他的右脚 |
武王薨,文王即位 | 武王去世后,文王即位 |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 卞和抱着玉璞在楚山下痛哭 |
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 连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后又流出了血 |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 | 文王听说后,派人询问原因 |
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也。” | 卞和说:“我不为自己被砍断双脚而悲伤,我悲伤的是珍贵的宝玉却被称作石头,忠贞的人却被说是骗子。” |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 文王于是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终于得到了宝玉 |
遂命曰“和氏之璧” | 于是命名为“和氏之璧” |
三、总结
《和氏璧》是一则寓意深刻的历史寓言,讲述了一个忠诚而有远见的人因坚持真理而遭受误解与迫害,最终得到认可的故事。它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人才的不公,也体现了真正的价值需要时间去验证。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韩非子·和氏》 |
作者 | 韩非 |
主题 | 忠诚、识才、真理与误解 |
故事核心 | 卞和两次献玉,均被误认为石头,最终被证实是珍宝 |
启示 | 真正的价值往往需要时间与智慧去识别;忠诚与坚持终将获得回报 |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
以上就是【和氏璧古文及译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