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朝花夕拾》中考考点集锦(最新编写-修订版)

2025-08-13 16:25:58

问题描述:

《朝花夕拾》中考考点集锦(最新编写-修订版),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问题简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3 16:25:58

据媒体报道,近日,【《朝花夕拾》中考考点集锦(最新编写-修订版)】引发关注。《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收录了他1926年所写的十篇散文。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是初中语文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本文将从内容、人物、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考点。

一、主要内容与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在192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期间,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所写的一组散文。这些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反映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深情回顾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二、主要篇目及内容概要

序号 篇目名称 内容概要
1 《狗·猫·鼠》 通过“我”对猫的厌恶,讽刺了那些像猫一样的人;同时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
2 《阿长与〈山海经〉》 记述了保姆阿长的性格特点,以及她为“我”买来《山海经》的故事,表现了她的善良与关爱。
3 《二十四孝图》 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尤其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的荒谬。
4 《五猖会》 描述了“我”小时候看五猖会时被父亲强迫背书的经历,表现出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
5 《无常》 通过描写“无常”这一鬼魂形象,讽刺了人间的不公与虚伪,表达对正义的渴望。
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的乐趣和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生活,反映童年的纯真与成长的无奈。
7 《父亲的病》 描述了父亲生病时庸医误人的现象,揭露了旧社会医学的落后与欺骗。
8 《琐记》 记录了“我”在南京求学时的见闻,表达了对新思想的向往与对旧文化的反思。
9 《藤野先生》 回忆在日本留学时遇到的恩师藤野严九郎,赞扬了他的严谨治学精神与无私帮助。
10 《范爱农》 记叙了与同学范爱农的交往,揭示了旧社会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与理想破灭的苦闷。

三、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名称 性格特征 代表意义
阿长 善良、迷信、粗俗但心地善良 代表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体现鲁迅对普通人的温情
藤野先生 严谨、正直、关心学生 代表知识与人性的光辉,体现鲁迅的感恩之情
范爱农 正直、孤独、理想主义 代表旧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悲剧
父亲 严厉、专制、不理解孩子 代表封建家庭教育的压迫与不合理
无常 有情有义、公正无私 代表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渴望

四、主题思想归纳

主题内容 具体表现
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自然与童趣的描写
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如《二十四孝图》中对封建孝道的讽刺
对旧社会的反思 如《父亲的病》中对庸医和迷信的揭露
对老师与朋友的怀念 如《藤野先生》《范爱农》中对人物的深情回忆
对人生与理想的思考 如《琐记》中对新思想的追求与对旧文化的反思

五、艺术特色总结

艺术特色 具体表现
语言质朴自然 用词简洁,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
情感真挚动人 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流露出深切的情感
手法多样,寓意深刻 善用象征、讽刺、对比等手法,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
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十篇散文虽各自独立,但整体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的回忆画卷

六、中考常见考点提示

1. 篇目内容理解: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的性格特点。

2. 人物形象分析:如《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3. 主题思想把握:如《二十四孝图》所表达的批判意识。

4. 语言风格鉴赏:如鲁迅散文的语言特点。

5. 写作手法识别:如讽刺、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结语:

《朝花夕拾》不仅是鲁迅先生对个人经历的回顾,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掌握其内容、人物、主题与艺术特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阅读理解能力,也为中考语文备考打下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