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升企业在突发职业病危害事件中的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2016年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引发的各类突发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中毒、窒息、粉尘伤害、化学灼伤等。通过科学、系统的应急机制,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成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下设现场处置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信息联络组等,明确各小组职责,确保责任到人、分工明确。
二、事故预警与监测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体系,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环境检测,及时发现并评估潜在风险。对高危岗位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三、应急响应流程
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应急救援小组迅速赶赴现场,开展紧急救治、疏散人员、控制事态发展等工作。同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配合调查处理。
四、应急培训与演练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模拟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断优化应急措施。
五、事后处理与总结
事故处理结束后,要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管理制度和防护措施。对受害人员进行妥善安置和后续治疗,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六、附则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各相关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确保预案的有效落实。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职业病防控水平,构建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