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怎么读】“舂”这个字看起来有些生僻,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可能会觉得陌生。那么,“舂”怎么读呢?它的拼音是 chōng,声调是第一声。
“舂”是一个汉字,原本的意思是指用杵捣谷物,把谷壳去掉,使其成为米。这种动作在古代非常常见,尤其是在没有现代碾米机的时候,人们会用木杵在石臼里反复敲打谷物,这个过程就叫做“舂”。
一、“舂”的基本含义
1. 动词:指用杵捣谷物,去除外壳。例如:“舂米”。
2. 名词:也指用于舂米的工具,比如“石臼”和“木杵”。
3. 引申义:在一些古文或诗词中,“舂”也有象征意义,如“舂歌”常用来形容劳动中的歌声,带有民间生活的气息。
二、常见词语与用法
- 舂米:将稻谷等谷物去壳的过程。
- 舂捣:泛指用工具捣碎东西。
- 舂声:指舂米时发出的声音,有时也用来形容劳动的节奏。
- 舂歌:古代农民在劳作时唱的歌谣。
三、“舂”的书写与结构
“舂”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
- 上部是“𠂇”,表示手的动作;
- 下部是“㐬”,表示脚的动作。
整体来看,“舂”字形象地描绘了用手和脚一起用力捣谷物的动作,非常有画面感。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在日常生活中,“舂”这个词并不常用,但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仍然可以见到:
- 在农村地区,仍有老人使用传统方式“舂米”。
- 在文学作品或古文中,“舂”常用来描写乡村生活或劳动场景。
- 在一些方言中,“舂”可能有更具体的含义或发音变化。
五、小知识:关于“舂”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舂”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也象征着勤劳和朴实的生活方式。许多古诗中都提到“舂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总结一下,“舂”字读作 chōng,意思是用杵捣谷物,属于比较传统的词汇。虽然现在不常使用,但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时,它仍是一个值得学习和认识的汉字。